方法
《三國演義》拼音:sān guó yǎn yì mù lù《三國演義》,中國長篇歷史演義小說,原名為《三國志通俗演義》,又名《三國志演義》。堪稱中國古代長篇章回小說的開山之作,亦為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一,與《西游記》、《水滸傳》、《紅樓夢》齊名。作者一般被認(rèn)為是明朝的羅貫中。小說以三國時期的歷史為基本內(nèi)容,通過藝術(shù)的想象和集中,概括了比三國時期遠為豐富的社會歷史內(nèi)容。小說從漢靈帝建寧二年(169)寫到晉武帝太康元年(280)晉滅吳統(tǒng)一全國為止的100多年的史事, 其間著重描寫了大約半個世紀(jì)魏、蜀、吳三國的紛爭和興衰過程。在藝術(shù)上有很高的成就:情節(jié)曲折生動,引人入勝;塑造了曹操、諸葛亮、劉備、關(guān)羽、張飛、趙云等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;藝術(shù)結(jié)構(gòu)既宏偉而又嚴(yán)密;小說的語言“文不甚深,言不甚俗”,具有獨特的風(fēng)格。
《西游記》拼音:xī yóu jì mù lù《西游記》,中國明代長篇神話小說,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一,與《三國演義》、《水滸傳》、《紅樓夢》齊名。全書20卷100回。以唐代高僧玄奘(602~664年)到印度求法取經(jīng)這一歷史上的真人真事為原始素材,講述玄奘法師西天取經(jīng)歷盡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。書中一個個飛揚生動故事的背后,蘊涵著豐富的、社會意涵,以及人生哲理。書中對主要人物唐僧師徒四人的個性,刻劃得非常鮮明;對穿插在各篇中的神仙菩薩、妖魔鬼怪,也描寫得各具特色,表現(xiàn)出不同的精神面貌與個性特質(zhì)。成書于16世紀(jì)明朝中葉。幾百年來,被改編成各種地方戲曲、電影、電視劇、動畫片、漫畫等,版本繁多。關(guān)于《西游記》的作者,說法不一,大抵推斷為明代失意儒生吳承恩?!?? ? ?
《紅樓夢》拼音:hóng lóu mèng mù lù《紅樓夢》,原稱《石頭記》,中國古典長篇章回小說,成書于清朝中葉。亦是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一,與《三國演義》、《西游記》、《水滸傳》齊名。乾隆四十九年甲辰(1784年)夢覺主人序本題為《紅樓夢》,在第一次活字印刷后,《紅樓夢》便取代《石頭記》而成為通行的書名。一般認(rèn)為前八十回為曹雪芹所作,后四十回由高鶚?biāo)a,有人認(rèn)為程偉元也參與了撰寫?!都t樓夢》被評為中國最具文學(xué)成就的古典小說及章回小說的巔峰之作?!都t樓夢》的版本可以分為脂本和程本兩大系統(tǒng)。
《水滸傳》拼音:shuǐ hǔ zhuàn mù lù《水滸傳》,中國明代長篇小說,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,又名《忠義水滸傳》,初名《江湖豪客傳》,一般簡稱《水滸》,為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一,與《三國演義》、《西游記》、《紅樓夢》齊名。小說講述梁山泊以宋江為首的綠林好漢,由落草,發(fā)展壯大,直至受到朝廷招安,東征西討的歷程。作者歷來有爭議,一般認(rèn)為是施耐庵,而羅貫中則做了一定的整理工作。學(xué)界一般認(rèn)為成書于元末明初,也有認(rèn)為成書時間更早或稍晚的?!端疂G傳》流傳極廣,對后世影響很大。在中國古代小說中,《水滸傳》版本最為復(fù)雜,有繁本、簡本兩個系統(tǒng),文字與情節(jié)均有出入,一般來說,繁本敘述鋪張,描寫精細(xì),非簡本所能比?,F(xiàn)時最通行的版本為繁本,分別有楊定見增編的120回本、金圣嘆腰斬的70回本及以郭勛增修為底本的100回本。